close

買進並長期持有,發揮複利威力

巴菲特教孩子的ETF理財術

撰文者:李挺生

從本書獲得的投資啟示:

1用指數型基金作為投資儲蓄的工具。
2要長期持有。
3可運用到教育基金、退休金。

一個從股市賺了幾百億美元的人, 會怎麼教他的小孩理財?答案是:「買進並長期持有指數型基金!」

這個人是巴菲特。他自己畢生以管理錢來賺錢,可是他的小孩沒半個對這有興趣。兩個兒子一個去種田,一個做音樂人,就是沒有人要做專業投資者來接班。因此巴菲特在分配完財產後,特別叮嚀子女,用長期持有股票指數型基金這方法,來維持物質生活的滋潤。

股神雖然很健康、也活很久,但畢竟逃不掉生老病死這規律。進入21世紀之後,他的接班人問題已經檯面化,而且他常常參與這樣的討論。關於公司,他已經多次在股東會上說明,董事會也早就準備好備案,董事會的席次由兒子接班,投資管理則由集團內資深專業經理人打理,不會讓股東的權益受損。個人財富,該捐的捐、該給的給,更沒有懸念,而且連子女收到錢之後該怎麼處理,都提供解答,就是前面說的指數型基金投資。

巴菲特與法人10年賭局
指數型基金勝券在握

他可不是隨便說說的,在2005年波克夏的股東會上,巴菲特表示一般投資人花了太多錢在投資管理與交易成本上。為了證明這觀點,他發出挑戰書,願意以100萬美元、10年期限的投資,隨便挑檔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型基金,績效都會比任何對手精選的10檔避險基金好。這個挑戰在2007年獲得一家組合式基金公司合夥人回應,在2008年開始這場為期10年的賭局。

巴菲特選了先鋒集團的海軍上將S&P 500指數基金,他的對手—庇護合夥基金公司則精挑細選了5檔未公開的對沖基金組合來應戰。剛開始碰到2008年的崩盤,雙方都賠錢,對沖基金有避險,還真的跌得比大盤少,但指數型基金就跌很大。可是經過6年的長跑,巴菲特的懶人投資策略已取得領先。根據財星(Fortune)報導,從2008年年初算到2013年年底,海軍上將指數基金的報酬率是43.8%,勝過5檔對沖基金組合的12.5%。

雖然這場比賽要到2017年年底才會分出最後的勝負,從過去6年的纏鬥,卻已顯露指數型基金投資的竅門:「長期投資!」前面輸了沒關係,只要時間夠久,總能賺回來的(巴菲特的賭盤詳情,被收錄在《股神巴菲特的神諭》下冊)。

最早提出並實踐這個理論的不是巴菲特,而是接受《Smart智富》月刊185期專訪的約翰.柏格,也就是管理海軍上將基金那家先鋒基金公司的創辦者。他的論點很簡單,股市長期是上漲的,且漲幅超過其他工具,但交易的成本很高,買賣的費用會把獲利吃掉,所以要長期持有;選股很困難,沒有人可以持續選到飆股。基於這幾點,柏格先生推出了指數型基金,讓一般投資人都可以實踐這個策略。

這論述受到專業投資界的嚴厲抨擊,特別是被我們稱為法人的專業投資機構,因為這種指數投資策略否定了他們的專業價值。膽敢跟巴菲特對賭的庇護合夥基金就認為,經驗豐富的法人投資者,有機會挑選他們認為會超越平均水準的策略和經理人。有能力去蕪存菁的組合避險基金將可賺取豐厚的利潤,彌補那些付給他們額外費用的客戶。

 

管理費、手續費低廉
ETF成本勝過主動型基金

對於這個反駁,《投資終極戰》有全面的回應。該書作者查爾斯.艾利斯曾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校產基金的投資管理者,在校產基金中的地位等同於對沖基金界的索羅斯。整本書更詳盡地說明柏格的3個論點,特別是專業投資者無法獲勝的原因。

法人可以領先大盤的理論是,市場的交易機會不是公平地提供給所有投資者,因此專業投資者能藉由深入研究更好的交易系統,來打敗大盤,也就是其他投資人的總和。《投資終極戰》的作者則認為,基金愈來愈多,各種研究分析資訊也充斥在市場,或許這個交易贏了,但這些微的領先會在其他交易中,被其他同樣努力、同樣優秀的專業投資者超越。更慘的是,愈勤奮,就會做愈多交易,也就是讓投資人付出愈多交易手續費、稅金。結果就把得來不易的優勢給犧牲掉,就算選股有領先也沒用。

股市長期投資要賺很大,重點之一是利用複利的力量。假如相同的毛利率,可是營業成本能少1%,等於就是淨利多1%。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1%,在長期投資中年復一年的複利,就會對最後的報酬率產生倍數的影響。因此所有長期投資,都很看重這個成本。指數型基金一來向投資人收的管理費低,二來基金本身的周轉率低、付出去的手續費也低,因此比成本的時候,遠遠勝出積極管理的基金。

至於爭論最多的選股,其實從台灣的股王歷史,就能看出端倪。產業會有循環,公司的經營也會有變化,這家公司今年很好,這一季的獲利創新高,接下來呢?所以昨日股王落難套牢無數人,明日股王卻無人知。用指數型基金來投資,就能繞過選股、調整持股這個難題。

我是這樣做的:小孩每年生日的時候,就買一張台灣50(0050)當生日禮物。每年一張,到大學畢業的時候,可以累積22張。實際上,每年領到的現金股息不花掉,累積到一定金額就再多買一張的話,在第6年或第7年就可以多買一張,再3年又多一張,然後愈來愈快,上大學時一年可以買兩張,等到畢業時至少有30張。

長期投資在剛開始的時候很難熬,用這個方法,除了讓小孩學到儲蓄之外,每年看著股數跟配息金額的增加,會很明顯感受到累積與複利的力量,這個教育的價值會比金錢的報酬更高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左:夠了(早安財經,新版將於今年7月上市)
中:只買一支股,勝過18%(時報出版 )
右:哈佛耶魯教你一輩子的理財規劃(財信出版)

 

 

 

 

小檔案_李挺生 [ 隱藏 ]

本文作者擁有20年專業投資經歷,從外資投顧研究員出發,曾任基金公司產品規畫、基金經理人,2000年創設網路公司,從此脫離上班族生涯,改以創業者角度看投資。2005年赴上海,參與中國的公、私募基金運作,並涉足風險投資。作者自述,在這裡寫的,一定有理論根據、一定有人靠此發財、一定是作者自己繳過學費!但是修行在個人,祝大家發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li19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